连日来,灌南县委宣传部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全体党员,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们或是观看电视,或是浏览手机信息,或是收听广播,亦或是阅读报纸,线上线下相结合,热烈畅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憧憬着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支部书记张同元,近日格外忙碌。他组织支部委员,深入部分老党员家中,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所激发的文化繁荣新气象。他说,改革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进一步推动文化的深化改革。要高举旗帜、凝聚民心、培育新人、振兴文化、展现形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具体表现为:凝心铸魂,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坚持人民至上,满足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守正创新,提升中华文明的感召力与影响力。
一直从事党史理论研究的老党员周曙认为,未来文化建设改革的重点,仍需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国有文化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并支持传统文化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创作环境,实施科技赋能文化行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为党支部“银笔工作室”的重要成员,应当全力抓好文化创作,争取创作出更多反映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品。
老作家殷红坚连日来悉心整理其多年创作的有关“改革开放”的新闻稿、戏曲稿以及中长篇小说稿。他回忆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他采写的《勤劳人家生活富》一文,于1979年1月20日被《光明日报》全文刊登,还附上了编后语,称赞此篇短文读来饶有趣味。这篇短文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重大变迁。香港《明报》于1979年1月21日还转载了该稿件,此稿接连刊登后,在当时反响较大。此后,殷老以灌河两岸的农村改革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风流大潮河》,深刻描绘了灌南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他又创作出长篇小说《最美的年华》,歌颂了改革开放中人们心灵得到净化的精彩历程。《魏林老街》《海西文化》等作品,也赞美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大江南北因改革开放而发生的焕然一新的变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殷红坚表示,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创作出更多、更优、更美的文化作品,持续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断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老记者吴江在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后,精神振奋、豪情满怀。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吴江创作的主旋律作品《铁血渡江》被《美丽中国》采用,两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勇追改革开放浪潮》也被人民网刊登。近日,吴江创作的二十多条反映改革开放的电影视频,深受网民喜爱,粉丝数量与日俱增。他表示,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作出更多反映改革开放的佳作,让“银笔”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都密切关注并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且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会议精神。老党员朱靖山、朱登高、潘恩龙表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自己都亲身经历了那些热血沸腾、火红的改革岁月,改革使大家经受住了考验,也带来了福祉。如今,党中央引领着我们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尽管我们已渐入暮年,但党性以及参与改革的意志不能衰退,我们要挺直腰杆、迈开步伐,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掉队。来自“中国地空导弹部队”英雄营的老党员张法宇,每日必看央视《新闻联播》。他感慨道,要感恩党,感谢祖国。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让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二名。今年以来,张法宇深入学校,为学生讲述要热爱祖国,并捐赠歌颂祖国的书籍。夏至过后,雨水较多,张法宇时常巡查,当发现变压器冒火及冒烟现象时,他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亲自守候直至相关部门排除故障。他认为,老党员就应该多关心一些“闲事”,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推动改革开放稳步向前。